新竹北埔-天水堂
【圖、文/許禮筠(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一年級)】
天水堂建於清道光十二年,是由金廣福開拓墾戶姜秀巒所建,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民宅建築,它是一座比例相當完美的客家傳統建築佳作,形式為「一堂六橫」(即一座堂屋,六槓橫屋)。而天水堂的名號由來,是因「天水」兩字是大陸在漢代時郡名,在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由於姜秀鑾身為金廣福墾戶之首,於「開墾」過程中,獲得北埔大部分的土地,所以天水堂的壯觀可想而知。
天水堂的庭院圍牆採用洗石子為建材,與中國式建築的屋院風格截然不同,
原來的圍牆因日本關東大地震影響而倒塌,目前的屋牆為日據時代所建;本宅中軸線背對秀鑾山頂,取「樂山」之義,相當契合陽宅形法「前敞背實」的原則。院牆上設有祭拜天神的神龕,也是客家民宅特色之一。而姜家後代目前仍居住於「天水堂」中,所以內部不對外開放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