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於2011.12.25)
|
三坑仔老街(三坑百年古廟老街)
【文、圖/張倩斐(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今天老師帶領碩二全班同學到三坑老街參訪,了解三坑老街過去的歷史背景,知道早期的大漢溪水位深,所以商旅船隻都可由三坑登陸,三坑成為許多城鎮的貨物集散中心,也因此造就了三坑的繁榮,還曾有「桃園第一街」的稱號。後來隨著陸路與公路普及化,三坑往日的繁華也漸漸走入歷史。
三坑百年老街中擁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現今老街內的店舖已重新開張,有許多客家傳統物品與美食,都可以在這裡一次滿足。除了店舖之外,也建立了許多公共設施,其中最為特別的就是「黑白洗」的洗衣場所,因清徹泉水與混濁的水庫漏水混合而得此名,是早期民眾不可或缺的洗衣場,而重新規劃後的老街充滿復古情懷。
|
|
 |
 |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演講公告
【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
|
|
|
|
|
 |
 |
「幼幼客語闖通關認證教師培育研習營」報名囉!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
古物珍寶捐贈展出 一窺常民文化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母語日前夕 教部表揚推客語有功者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美濃客家文物館3月8日-31日 女性朋友免費入館喔!
【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
母語日前夕 教部表揚推客語有功者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香盒.米袋再利用 環保婚禮展有看頭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客庄拚觀光 形塑在地特色才有賣點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六堆園區盤花賽 300隊伍比手藝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忠義祠春祭大典 感謝忠勇公庇佑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美濃美濃」油畫展 林享郎道盡故鄉情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推廣世界母語日 北高兩市成果發表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李朝明接任客委副座 盼傾力以成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花布也能變時尚 花布傘行銷客文化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推廣母語日漸盛行 家庭成效卻不彰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挖掘人文.串聯商家 形塑花蓮客風情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情歌情詩愛客家」 鑽研客文學之美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工程經費無著落 姜氏家廟修復停擺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居民自創客家歌 凝聚林北社區向心力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
|
|
|
【此為學生習作園地,不代表本院立場】
|
 |
中國家庭的延續
【文/葉人華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一生)】
|
 |
上學期的回顧與展望
【文╱胡伶憶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所研一生)】
|
 |
鳳林‧校長夢工廠
【文/李庭慧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
 |
什麼是焦點團體法?
【文/林敬育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一生)】
|
 |
花蓮演藝活動
【文/陳櫻心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
 |
楊秀芳〈論文白異讀〉重點摘錄
【文/鄭玉華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
 |
印尼獨立後的政治局勢與華人處境(1949-1965)
【文/范毅誠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一生)】
|
 |
客家人與「伯公」信仰的傳說故事
【文/黃珮瑜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
 |
台灣客家人的移民
【文/彭思偉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一生)】
|
 |
懷念過去?我所看見的台灣同志書寫
【文/施盛介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一生)】
|
 |
客家話跟苗瑤壯侗語的關係問題
─鄧曉華《民族語文》1999年第3期
【文/張伊珊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
 |
客家希望工程,青年客家希望
【文/曾韻潔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一生)】
|
 |
客家山歌的定義
【文/陳韻如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ㄧ生)】
|
 |
婚姻制度下的複姓來由(上)
【文/彭琦倩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
 |
客家服飾在大眾市場上所面臨的鴻溝
【文/黃靖芳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
 |
客家特性與環保
【文/黃文斌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
 |
客家傳承之生死、寂寞與創傷的輝映(IV)
【文/劉學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
 |
《客家好愛你》:拉近我們的距離
【文/李逸婷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
 |
2012平鎮市全國客家日_天穿日
【文/許宏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
 |
初探客家桐花祭之治理概念
【文/朱淳妤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