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林客家菸樓
【文 、圖/林筱蓉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此菸樓為大阪式菸樓,屋頂處閣樓為通風窗口,故有一稱為「太子樓」或「君子樓」,此圖為鳳林大榮二村之雙拼太子樓形式菸樓,現為私人使用之倉庫。日治時期為改善日本移民經濟狀況,日本政府推廣多種農作物種植,菸葉的經濟利益相當高,但菸草種植所需勞力精緻且繁雜,日本移民們遂大量僱請台籍傭工,以彌補移民村勞力不足之問題,客家族群於此時大量遷往東部,鳳林由於位處兩移民村邊緣,而成為客家人聚集之處。習得菸草農作技術的客家人,開始於鳳林栽種菸草,改善經濟環境。菸草多為冬季作物,生長期大約 3 至 4 個月,栽培期間剛好為水稻休耕期,不影響農家主要糧食作物耕作,反而可藉此增加農家的經濟收入。大正二年 (西元1913年) 日人為了照顧移民村村民生活,引進美國黃色種菸草,供吉野 (吉安) 、豐田(今壽豐鄉豐田村)及林田 (今鳳林鎮、大榮里、北林里一帶) ,開啟本地的菸草事業。其中以吉野村(今吉安)首度種植成功,大正六年 (西元1917年) 在豐田、林田兩移民村種植,大榮一、二村、北林三村的聚落發展始於日治時代。大正十一年 (西元1922年)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開始辦理菸葉收購,並提供種植技術之輔導。
開學有感 【文/陳沿佐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訂閱本報 退訂本報 查閱舊報 轉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