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界碑
石岡鄉土牛村的「土牛國小」後側田園還留存「土牛界碑」,曾移到校園西側保存,九二一地震時,土牛國小位居斷層線上,全校教室幾乎全倒,但豎立在校園後方操場的「土牛界碑」居然沒有傾倒斷裂。
十八世紀乾隆年間,在漢人與原住民界線劃上「土牛民番界紅藍線」,並在台灣西部山麓沿線隘口興建土牛,而在「朴仔籬」(今石岡鄉新社鄉交界處台地)就建有十九座土牆和深溝,稱為「土牛」界,作為當時漢人與原住民具體的界線,清初官方禁止雙方往來。兩百多年後的今天,「土牛牆與深溝」大多被墾耕、填土為田,「土牛界碑」也大多被破壞或不知去向,石岡鄉的「土牛界碑」實屬歷史珍貴的「殘存者」。
目前「土牛界碑」上的文字多已剝落,難以拓本,省文獻會的《台灣碑碣選輯》和《五十周年碑碣拓本展覽》兩大冊都缺這塊石碑的紀錄,幸好這塊原件碑上的兩個關鍵字「土牛」依然清晰可認,證實這塊界碑確是「土牛」的「本尊」。
日本集資協助土牛國小重建校園,設計成粉紅系列的教室,美輪美奐,「土牛界碑」則遷移到校門口右側木造的涼亭內,外加一層透明壓克力板保護。
資料來源/人間福報電子網頁
文字整理、圖/范佐勤(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客語詩頌─茶亭仔 【文/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研究》徵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