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田園繪畫大師米勒《拾穗》與《晚禱》真跡來台
原載:《中國時報》2008/01/24
作者:吳垠慧/台北報導
被譽為法國最偉大田園畫家之一的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 1814-1875),畢生兩件最經典的作品《拾穗》(Des
Glaneuses, 1857; Musée d"Orsay, Paris)和《晚禱》(L"Angélus,
1859; Musée d"Orsay, Paris)真跡,將於五月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這兩件藝術史上的名作由法國奧塞美術館典藏,這次來台展出更是是奧塞開館以來,首度同時出借這兩件名畫到國外亮相的首例。
由於《拾穗》和《晚禱》的重要性,這兩幅畫作的單件作品保險額就達一億歐元的天價。史博館也嚴陣以待兩幅名作登場,除了加強展場恆溼恆溫控管,更向警方尋求廿四小時的巡邏協助。
米勒生於一八一四年法國的農家,童年時與父親一起在田間勞動,讓他日後對農村和田園生活特別有感情。他年輕時曾在巴黎學習繪畫,因為厭倦都市生活,一八四九年移居巴比松(Barbizon),開始以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作為創作主題。米勒的成就在於,他將專注工作的下階層勞動身影,表現出莊嚴崇高的意象,讓他在藝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米勒是個嚴謹的藝術家,卅多年的創作生涯裡,只有八十餘件作品傳世。這次來台展覽的米勒作品共十六件。
《晚禱》描繪一對在馬鈴薯田工作的夫婦,因遠方傳來晚禱鐘聲,暫停手邊農務站在曠野中祈禱的肅穆身影。《拾穗》則是描繪秋收季節後,窮人在收割過後的田地中撿拾剩餘麥穗,以求溫飽,畫中三位農婦沐浴在金黃秋陽下,她們曲背彎腰的拾穗形象,有種神聖之美。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借展費一百萬歐元,主要以法國十九世紀巴比松畫派成員的米勒作品為主,另有同時期重要畫家柯洛、胡梭等其他巴比松畫派成員的作品。七十件展品中包括四十八件油畫,以及廿二件拍攝十九世紀農村生活的原版攝影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