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遙中心第57期電子通訊

最新消息

n          遙測技術應用訓練班預定開課日期

 

新聞時事

n          延燒18公頃 阿里山火未熄

n          福衛二號 觀測溫室效應 一目了然

n          福衛三號不遑多讓 可同步觀測全球氣象

 

活動回顧

演講

n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黃萬居技監演講

參訪

n          瑞典倫德大學物理教授趙光安博士參訪

n          中大67級英文系校友參訪

n          國家實驗研究院人員參訪

 



 

最新消息

遙測技術應用訓練班預定開課日期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將開設遙測技術應用訓練班課程,名額每梯次上限為 20 人,歡迎報名參加。

04/21~04/22遙測技術應用訓練班基礎課程

05/19~05/20遙測技術應用訓練班進階課程

09/28~09/29遙測技術應用訓練班基礎課程

10/27~10/28遙測技術應用訓練班進階課程

欲參加訓練課程者,請洽 
李德婧 小姐 電話:03-4227151-57601
E-mail :service@csrsr.ncu.edu.tw

課程內容

Top



 

新聞時事

延燒18公頃 阿里山火未熄

 

 

 

 

 

 

 

 

 

 

 

 

 

 

 

 

 

前期影像                                       後期影像

 

【記者王善嬿、沈繼昌/綜合報導】

嘉義阿里山森林大火,自十二日凌晨延燒到昨天都還未撲滅,根據林務局航空站空照推估,累積損失面積約達十八公頃,林管處昨日仍派出百名人力在現場滅火,空勤隊也出動三十六架次持續灌救,目前只剩零星火團四散。不過火災引發落石,阿里山公路一度只能單向通車。

阿里山大火自前天凌晨從達邦公路一路向北延燒至阿里山公路七十一公里兩側,但因燃燒範圍廣闊,又是陡峭山坡,火勢始終無法完全撲滅。 昨天清晨六時林管處等人員再度上陣,在三公尺高的茅草、竹林中穿梭,奮力剷除雜草,邊開闢防火線邊拿火拍滅火,遏止火勢繼續延燒。

空勤隊直升機也增為五架,自凌晨開始在火場附近攔水壩、曾文水庫來回取水,執行了三十六架次,澆灌約一百五十六公噸水量。

林管處表示,經一夜溫度冷卻,加上早上風力較弱,火勢趨緩,僅剩零星火團,火場範圍已縮小在達邦公路廿九公里與阿里山公路七十公里中間段林班地,其餘地點僅剩殘火,起火原因正由警方調查中。

對於阿里山火燒山,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昨天從福衛二號衛星拍攝到衛星影像圖,並表示實際受損面積仍以林務局調查為準。。

 

原文轉載【2009/01/14 自由時報】

 

相關新聞【2009/01/14 世界日報】

【2009/01/14 聯合報】

【2009/01/14 Upaper】


 

Top


福衛二號 觀測溫室效應 一目了然

【記者羅智華/報導】

汶川大地震發生迄今已屆滿八個月、重建計畫正如火如荼展開,回顧川震發生的當時,高達芮氏規模7.8的劇烈搖晃,不只造成數以萬計的人民傷亡、無家可歸,更「震驚」了世界各國專家與民眾,讓大家深刻體會到地牛翻身的巨大力量。而就在地震過後第二天,台灣立刻透過福爾摩沙二號衛星拍攝到北川災區衛星的影像資料,並針對川震前後的災區影像進行比對分析,不但從中推估出災區山坡的崩塌面積,更為災後救助工作助上一臂之力。

什麼是「福爾摩沙衛星」?一般民眾常可從電視新聞中聽到這個名詞,但卻不見得了解個中奧妙與所扮演的角色。回顧台灣太空計畫的發展歷程,從1991年以來,台灣已經成功發射三顆衛星。其中,福爾摩沙衛星一號(FORMOSAT-1)是於1999年發射,已於2004年完成階段性任務。

而知名度最高的「福爾摩沙衛星二號(FORMOSAT-2)」則於2004年5月21日成功發射,這不只是台灣第一個自主性遙測衛星,也是目前可以看到極區衛星中、具有最高解析度的一顆,並且在2004年12月因首先觀測南亞強震與海嘯災情影像而揚名國際,引起世界各國矚目,讓許多科學家都見識到台灣衛星發展技術的深厚實力。

甫於去年獲得俄羅斯最高科技成就獎「俄羅斯聯邦工程科學院士」榮耀的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主任劉說安表示,福爾摩沙衛星二號可用來執行資源探測與科學研究等任務,應用範疇相當廣泛,像是環境監測、災情評估、都市規劃、土地變遷及利用等等。而每日再訪功能及高空間解析度更是「福衛二號」的優勢,因此福衛二號可在同一區域的上空進行連續性拍攝,不間斷地觀測某個區域地貌變化,對於像汶川地震這類的重大天災災情變化觀察來說,是很好的監測利器。

劉說安指出,福爾摩沙衛星二號的攝影模式主要為衛星本體旋轉(Body Rotation)同步取樣模式,除了可以透過向前、向後的觀測來進行立體攝影」外,亦可即時支援重大災害的影像拍攝,像是2004年震撼人心的南亞強震與海嘯、2008年發生的緬甸風災以及汶川大地震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透過福衛二號即時影像的拍攝,不但讓各國政府更能掌握對災情的評估與判斷,亦有利於災後的重建工作,可說是一舉數得。

台灣大學地質系副教授沈川洲表示,對地質學家來說,遙測衛星是個得力助手,其「一覽無遺」的特性有助於專家學者以「宏觀」的角度來觀察地震斷層面,進一步探究斷層走向與地震成因。

不只如此,科學家還能透過像福衛二號這類的遙測衛星來了解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的變化。台灣大學全球氣候變遷中心主任柳中明表示,透過衛星影像遙測,可以幫助科學家觀測冰河消融情況。

而這也是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目前正在投入的研究之一。劉說安表示,福爾摩沙衛星二號不只可協助拍攝大規模的災後影像,還可應用於「極地觀測」,拍攝北極海冰融化、冰層裂縫與南極冰架崩解的衛星影像,從中「微觀」極區的地貌變化,成為監視全球氣候暖化的有力工具。

 

原文轉載【2009/01/23 人間福報】

 

Top


福衛三號不遑多讓 可同步觀測全球氣象

 

【記者羅智華/報導】

不過,儘管遙測衛星能即時拍攝災後地貌變化與極地冰層裂縫,兼具「宏觀」與「微觀」的觀測功能,但有時也會受限於天候因素而影響拍攝成效。

劉說安表示,就像人類的眼睛無法透視厚雲層來察覺雲朵背後的物體一樣,福衛二號也會受到諸如此類的限制,當觀測地區正好遇到陰雨連連的天氣或大片烏雲高掛天際時,就會影響到光學衛星影像的拍攝。因此,天候的變化也成為左右光學遙測衛星能否發揮良好功效的關鍵要素。

劉說安表示,「福衛二號」發展相當成功,而後來發射的「福爾摩沙衛星三號(FORMOSAT-3)」亦不遑多讓,不讓「福衛二號」專美於前。於2006年順利發射的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是以6顆微衛星組成,負責接收美國24顆GPS衛星的訊號,來觀測大氣層的變化,尤其是能精準地觀測大氣溫度;,因此福衛三號也被喻為「全球溫度計」!

「福衛三號」是用來觀測全球大氣溫度的衛星,有助於提升全球氣象預報的準確度,還可用來進行地球重力場及太空天氣研究,對於各國科學家來說,是觀測大氣變化的好幫手。

 

原文轉載【2009/01/23 人間福報】

 

Top

 

活動回顧

演講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黃萬居技監演講

1月16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黃萬居技監至本中心演講,講題為環境決策過程的專家參與機制。

活動剪影

                

 

Top

 



 

參訪

瑞典倫德大學物理教授趙光安博士參訪

1月8日瑞典倫德大學物理教授趙光安博士參訪本中心,參訪內容包含中心簡介和數位攝影測量實驗室、地理資訊系統實驗室參觀。

 

活動剪影

Top


 

中大67級英文系校友參訪

1月10日中大67級英文系校友參訪本中心,參訪內容包含台灣衛星影像立體導覽飛行模擬。

 

活動剪影

               

 

Top



 

國家實驗研究院人員參訪

1月12日國家實驗研究院人員參訪本中心,參訪內容包含中心簡介、台灣衛星影像立體導覽飛行模擬和資源衛星接收站、數位攝影測量實驗室、地理資訊系統實驗室參觀。

 

活動剪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