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遙中心第54期電子通訊

最新消息

n         本中心2009年月曆「都會 - 36」將由敦煌書局獨家銷售

n         本中心授權雷諾瓦文化坊製作台灣全島側看像鱷魚拼圖並銷售

新聞時事

n        2009衛星影像月曆 看6都會區變貌 

n          雲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舉辦2008太空科技論壇

n          第四屆亞洲太空研討會暨福衛三號國際科學研討會

n          台灣競爭優勢 中大開辦2008國際大氣及電離層遙測與模式學校

活動回顧

n          2008國際大氣及電離層遙測與模式學校

n          桃園高中暨韓國科學高中參訪

n          政治大學地政系

n          2008 Capacity Building Workshop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or Southeast Asian Scientists in Conjunction with SAKE Training

 

 

最新消息

 本中心2009年月曆「都會 - 36」將由敦煌書局獨家銷售

本中心2009年月曆「都會-36」將於11月8日起由敦煌書局獨家銷售。凡於活動期間2008/11/15~12/31,至敦煌書局活動網站依序猜對6個城市的著名景點,即有機會獲得限量的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2009都會36月曆」!並且全台敦煌門市(包含敦煌網站)限量首購優惠,前200名首購「2009都會36月曆」即可加贈「遙測海報」一張,贈完為止。

過去數十年台灣經濟發展快速,地物及地貌也隨之改變,尤其是人口與商業行為集中的都會地區。本月曆利用衛星歷史影像彌補我們記憶的不足,帶我們穿越時空,從800多公里的高空回顧台灣,以1972年Landsat-1、1988年SPOT-1、及2008年SPOT-5衛星影像,回顧了36年來台灣都會的變遷。

相關資訊

Top



 

本中心授權雷諾瓦文化坊製作台灣全島側看像鱷魚拼圖並銷售

本中心台灣全島側看像鱷魚拼圖已授權雷諾瓦文化坊代理銷售,拼圖為1000片,大小50x75cm。從正上方俯視台灣,台灣的形狀像番薯;如果換個方式,從貼近地平線的角度望過去,你想台灣的側臉會像什麼?用衛星影像與數值地形模型進行模擬,上圖呈現從台灣海峽向東眺望的畫面,一座座山峰自北向南鋪展出的崢嶸稜線,構成台灣側臉主要特徵。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共有兩百多座,台灣高山密度之高是海島國家之冠,上圖大部分高峰輪廓都能清楚呈現,少部分受到西側高峰阻擋,無法一窺全貌(如南湖大山,就受雪山山脈的阻擋)。

這些山脈大致與台灣島外型平行,呈南北走向,自西向東可再細分為西部麓山帶、雪山山脈、中央山脈、海岸山脈,這些山脈的岩性、年代及分部都有嚴格的科學定義。仔細比對上圖與下圖,我們會發現台灣許多高聳的山峰,竟然位於雪山山脈境內;除了雪山外,最高峰玉山也在雪山山脈的南段中,這是由於雪山山脈主要由巨厚的大陸邊緣沉積物所組成,在擠壓造山的過程中,特別容易變形抬升形成高聳的山峰。

不談地質,回頭看看台灣的側臉,發揮想像力,台灣是不是挺像一隻鱷魚?大屯山是鱷魚突出的鼻孔,丑嶸的山稜是鱷魚的背,恒春半島是鱷魚擺動的尾巴,乖著黑潮向北游去。

 

 

銷售據點

Top


新聞時事

2009衛星影像月曆 看6都會區變貌

【聯合報╱記者游文寶/中壢報導】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每年都推出衛星影像月曆,2009月曆主題以台北、高雄等6個都會區地貌變化為主。

中大衛星月曆製作小組策劃張中白表示,過去數十年台灣經濟快速發展,地物與地貌也發生巨變,尤其是人口與商業行為集中的都會地區,這幾十年可說是台灣歷史上變化最劇烈的時間。

36年來台北市地貌有很大改變,基隆河原有6個河灣(下圖左),但到2008年(下圖右)只剩一個河灣,上圖則為台北市全貌。 
照片/中央大學提供

為了比較台灣地形、地貌的變化,中大利用衛星歷史影像,從1972年、1988年、2008年三個時間點,自距離地球800多公里高空回顧,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花蓮6個都會區,作為月曆主角。

中大太遙中心表示,6大都市36年來的變化,台北市可明顯看出基隆河6個河灣,經截彎取直後,只剩一個河灣;五股濕地原本非常清楚,現在已經看不到了。新竹最大變化是科學園區進駐、高鐵興建及竹北的繁榮發展。

台中市人口從36年前的48萬人增加到今天的100萬人,都市面積增加4倍以上;台南市變化最大在沿海地帶;高雄市環保意識抬頭,36年前嚴重開挖露頭的壽山、半屏山,今年影像已完全消失;花蓮人口沒有明顯增加,但都市化痕跡處處可見。

原文轉載【2008/11/05 聯合報】

相關連結【2008/11/05 自由時報】

【2008/11/05 自由時報】

【2008/11/05 中國時報】

Top



 

雲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舉辦2008太空科技論壇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81020 10:28:13雲林)

『航向無垠,漫遊太空』,是人類多年來的夢想,我國從八零年代起便開始規劃太空科技為重點研發項目,藉由國家太空中心業務組織的推展,建立國內大型高科技系統整合能力,奠定了我國太空科技發展之基礎。在1991-2005年這15年中,總共研製並發射了了三枚科技衛星。適逢「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於2002年12月經國科會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全程計畫15年,期限為2004年至2018年。由於「第二期太空科技長程計畫」將以執行衛星計畫為主軸,推動學術研究及產業發展,全面提升我國太空科技發展能量,開創產業附加價值。因此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特別邀請三位來自國家太空中心、太空遙測中心以及太空科學所的頂尖科學家蒞臨「2008太空科技論壇」演講與座談。

「2008太空科技論壇」於2008年10月15日假該校工程五館演講廳舉行,總計有教師三十餘人參與,學生有一百三十餘位列席聆聽演講同時參與座談討論,整個演講廳可說是座無虛席。論壇中,非常可貴的邀請到我國三位在太空科技領域重量級的人物。第一位是國立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劉說安主任,他同時也是俄羅斯國家科學院院士;第二位是國家太空中心祝飛鴻博士,他是整個國家太空中心的總工程師,也是我國福衛一號衛星的計畫主持人;第三位是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在太空酬載計畫執行經驗豐富的趙吉光教授。林聰明校長特別蒞臨此論壇開場致詞,歡迎這三位太空領域的重量級嘉賓到該校給予學術交流與指導,對於該校未來能夠組成微衛星研發團隊與「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的國家政策配合相當期許與重視。

 

原文轉載【2008-10-20/中央通訊社】

2008太空科技論壇

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劉說安主任

國家太空中心祝飛鴻博士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趙吉光教授

 

 

 

Top




 

第四屆亞洲太空研討會暨福衛三號國際科學研討會

        NSPO / 2008/10/07

 

本院太空中心於 2008 年 10 月 1 日至 3 日假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辦第四屆亞洲太空研討會暨福衛三號國際科學研討會。「第四屆亞洲太空研討會」為國際研討會,目的為邀集國內外太空領域專家學者及廠商,共襄盛舉,進行科學性論文研討及國際先進之太空產業交流。 

    本次研討會國內外包括美國、德國、西班牙、奧地利、巴西、加拿大、澳洲、孟加拉、伊朗、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國家 300 人註冊。邀請的貴賓包括張進福政務委員、國科會李羅權主任委員、中研院副院長劉兆漢院士、美國國家基金會 Dr. Jarvis Moyers 、亞洲太空年會 創始人之一 Dr. David Soo 。 

    福衛三號國際科學研討會為 2 年定期舉行的台美雙邊研討會,目的為邀集國內外學者及學生,發表福衛三號衛星發射後的資料研究及氣象預報改善的新發展。 

    福衛三號自成功發射後,業已屆滿二年,截至目前累積的全球大氣有效資料點已突破1,310,000 點,超過科學任務的預期點數。福衛三號資料吸引國際科學界注意,目前已有 47個國家及 842 位研究人員與單位註冊使用,歐美亞等重要的氣象中心已正式納入其氣象預報系統,這次福衛三號研討會將著重在氣象預報方面的改善實例與討論後續研究發展。

Welcome

 Welcome

Conference Workshop

Student Competition

  

Sponsor & Exhibitor

Reception Banquet

Closing Awards Ceremony

 

原文轉載【2008-10-07/NSPO】

Top


 

台灣競爭優勢 中大開辦2008國際大氣及電離層遙測與模式學校

   國際學生來台只能學華語嗎? 台灣的頂尖研究領域,也是吸引國際人士來台取經的對象。由國家科學委員會、中央研究院、教育部支持的「2008 國際大氣及電離層遙測與模式學校(2008 International School on Atmospheric-ionospheric Remote sounding and modeling a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ISAR - NCU 2008)」, 10月6 至18日在中央大學太空與遙測研究中心舉行,為期兩週的課程將由6個國家、一共12位講師主講。中研院副主委劉兆漢表示,中央大學在國際太空科學教育扮演重要角色。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教授蔡龍治表示,中央大學擁有台灣第一且是國際知名的太空科學研究團隊,從高頻、超高頻雷達、L頻道甚至到衛星(福衛三號)系統都有,有自主化的系統及研發能力,多元化的教學研究環境。

 

   學員甄選國內外優秀的大學博士班學生與研究人員參與,共有來自衣索比亞、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奈及利亞、菲律賓、越南、台灣等9個國家、33名優秀的年輕科學家,研究的領域和背景包含大氣物理、電離層物理、雷達遙測、以及電腦數值模擬。

 

   國立中央大學近年來接受教育部「五年五百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補助,每年得以額外獲得六至七億元經費。因此,中大全面致力於學術發展及國際化行動,提升教學和研究品質,舉辦各項國際性研討會和國際研習,讓「國際大氣及電離層遙測與模式學校」能在中大扎根,拓展視野也培育出許多優秀人才。

 

   另一方面,國際大氣及電離層遙測與模式學校也每年獲得國科會國際合作處專案計畫補助,對於國際大氣及電離層遙測與模式學校能夠順利在中大舉辦有莫大助益,邀請各國專精於大氣物理領域和電離層物理領域的講師來台授課。今年中央研究院也特別補助經費,讓講師陣容更加堅強,因此今年研習的講師是歷年來最多位的一次。

 

   國際大氣及電離層遙測與模式學校為原「國際大氣雷達學校(International School on Atmospheric Radar)」的擴充與延伸,將探討的領域加大到近地太空的電離層領域,並因應時代潮流,納入現代化的數值模式與電腦模擬。

 

   從國際大氣雷達學校首次舉行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國際科學理事會日地科學委員會(SCOSTEP)、國際無線電科學聯合會(URSI)、國際對流層/平流層/中氣層雷達學會等知名國際組織,都長期關注這項研習的舉行。期盼能藉由國際學校讓各個國家間進行交流,促進第三世界國家的科學進展,並培育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為期12天的研習活動,對於與會的國內外年輕學者而言是一次難得且獲益良多的經驗。這些參與的學員回到自己的所屬單位後,除了能直接提供所學,更重大的意義是希望由這些學員,把全世界最尖端的科學研究帶回自己的國家和機構,透過彼此間的交流,將國際化推進到每個角落,促進科學的進展。

 

原文轉載《中央大學新聞網》

Top



 

 

活動回顧

2008國際大氣及電離層遙測與模式學校

由國家科學委員會、中央研究院、教育部支持的「2008國際大氣及電離層遙測與模式學校(2008 International School on Atmospheric-ionospheric Remote sounding and modelling)」10月6日至18日在本中心舉辦,特邀校長及本中心主任開幕致詞。

 

活動剪影

 

 

Top


 

桃園高中暨韓國科學高中參訪

10月23日由桃園高中校長帶領桃園高中及韓國科學高中一百多名師生特別參訪本中心。參訪內容包含中心簡介、衛星影像展覽圖介紹和台灣衛星影像立體導覽飛行模擬,此次行程賓主盡歡,圓滿落幕。

 

活動剪影

 

 

Top


 

政治大學地政系訪

10月24日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多名師生特別參訪本中心。參訪內容包含中心簡介、資源衛星接收站、地理資訊系統實驗室、數位攝影測量實驗室和台灣衛星影像立體導覽飛行模擬,此次行程賓主盡歡,圓滿落幕。

 

活動剪影

 

 

Top


 


 

2008 Capacity Building Workshop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or Southeast Asian Scientists in Conjunction with SAKE Training

10月31日2008 Capacity Building Workshop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or Southeast Asian Scientists in Conjunction with SAKE Training研習活動特別安排參訪本中心。參訪內容包含中心簡介及資源衛星接收站、數位攝影測量實驗室衛星測量及導航實驗室及台灣衛星影像立體導覽飛行模擬,參加學員皆聽得津津樂道,滿載而歸。

 

活動剪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