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遙中心第52期電子通訊 新聞時事 n 喬俄衝突 聯合國UNOSAT利用福衛二號影像進行評估分析 演講公告 n 梁鴻翎 助理教授Studying and conducting geomatics research abroad 活動預告 活動回顧 n 廣島大學參訪 徵人啟示 新聞時事 喬俄衝突 聯合國UNOSAT利用福衛二號影像進行評估分析 喬治亞政府軍8日對尋求獨立的南奧塞提亞省發動大規模攻勢。經過一夜驚人的攻勢後,喬治亞部隊已挺進到分離省份南歐希夏首府茨欣瓦利。針對此一重大國際事件,國家太空中心福衛二號以最短時間內取得茨欣瓦利地區影像。提供聯合國UNOSAT進行分析及災情評估。經由8/19日的影像分析,影像涵蓋區域中,估計約有1050棟建築物受到影響,其中房屋全毀數目為794棟。這些評估數字,僅是從衛星影像上判斷,尚未經過實地證實。 詳細分析http://www.unosat.org/asp/prod_free.asp?id=101
暴雨增、小雨少 乾旱危機來臨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局、國家防災科技中心、中研院和台灣大學昨日共同召開「二○○八年台灣氣候變遷研討會」,國內學者專家針對台灣面臨氣候變遷問題發表最新研究報告。劉紹臣以「東亞地區降雨強度變化」為題,分析全球、東亞和台灣近百年來降雨變化趨勢。
專家分析 氣候暖化影響降雨
劉紹臣分析,受全球氣候暖化影響,世界各國暴雨(時雨量超過十毫米)發生頻率都有增加趨勢,但美洲地區僅暴雨頻率增加,小雨(時雨量低於一毫米)發生頻率沒有太大變化。台灣地區則是近年降雨強度出現極端化的現象,小雨發生頻率明顯減少,暴雨頻率呈現倍數增加。
劉紹臣指出,台灣地區每年降雨量雖然會波動,但變動幅度不太大,平均值為二三一五毫米。值得注意的是,全年降雨時數自一九八五年以後呈下降趨勢,平均時雨量明顯上升,降雨強度在過去廿幾年增加三○%以上。
颱風暴雨倍增 已非偶發現象
他進一步分析,台灣地區自一九六五年後,暴雨發生頻率增加一○○%以上、呈倍數成長,「依這樣的變化趨勢,一百年就可能增加三○○%,非常、非常值得注意!」尤其是二○○一年到二○○五年,時雨量超過十毫米、廿毫米、卅毫米的暴雨,尤其是颱風期間的頻率,更呈倍數成長、增加一○○%。
劉紹臣強調,過去以為颱風期間的暴雨是偶發現象,但現在的發生頻率已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從近年的統計分析,很肯定颱風暴雨增加已經是真的事情。而且有七成以上的把握與全球暖化有關,因為這種暴雨頻率增加的變化趨勢,在每個國家都很類似。
小雨明顯減少 將導致沙漠化
劉紹臣表示,這種現象若真因全球氣候變遷引起,現在暴雨發生頻率已增加一倍,以後呢?過去大家常用一百年或二百年迴歸周期可能發生的最大降雨作為水庫和水壩等水利設施設計標準,現在可能要全面重新評估了。
另一個讓劉紹臣憂慮的現象是,台灣地區小雨發生頻率明顯減少。他表示,這種現象在海峽兩岸和日本都非常明顯,台灣和中國大陸又比日本嚴重。過去四十年,台灣的小雨發生頻率減少約三○到四○%,中國大陸減少速度也非常接近台灣,但日本在過去一百年發生頻率只減少二○%。
劉紹臣強調,過去很少人把小雨發生頻率減少聯想到沙漠化現象,但他認為,小雨是土壤保持濕潤的重要機制,小雨頻率減少,就會使接近沙漠、半乾燥的地區沙漠化越來越嚴重;在台灣,就是乾旱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他認為,台灣在廿一世紀初,多次因冬春兩季降雨偏少,梅雨季又晚到,導致乾旱頻傳;中國大陸四川常鬧乾旱和華北沙漠化,都與小雨發生頻率明顯減少有關。
大學卓越計畫 學者:天邊的彩雲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93年度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延續計畫,今天舉行期末考並發表研究成果,部分學者認為,這種菁英式獎勵措雖有助於提升少數研究型大學的水準,對其餘上百所研究能量較缺的大學院校來說,卻只是天邊的彩雲,可望而不可及。 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畫是教育部及國科會推動的一項大型計畫,國科會主委李羅權、教育部長鄭瑞城今天共同主持期末發表,兩人對成果都深感滿意。但在一片讚揚聲中,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黃光國卻說,這種學術獎勵措施只對少數頂尖大學錦上添花,至於那些研究能量還不夠的學校,就只有流口水的份,一點也幫不上忙。黃光國抨擊這是教育部推動一元化教育政策的後果,他認為國內高等教育應改走多元化,分研究型大學、技職型大學及社區型大學。 劉兆漢:跨領域研究是當前國際主流曉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兆漢則認為,國內部分大學朝卓越研究發展有其必要,但應更重視跨領域研究的整併。他強調,跨領域研究是當前國際主流,就算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及牛津等全球頂尖學府,也都能放下身段,攜手跨領域研究。劉兆漢說,地球永續發展、能源利用、生命科學等都是好題材,台灣有的是機會。
主講人:梁鴻翎 助理教授 Department of Geomatic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gary 講 題:Studying and conducting geomatics research abroad 時 間:97年9月8日(星期一)上午10時 地 點: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R2-116
活動預告
地點:台北市中央氣象局 台北市公園路64號 研討主題:大氣觀測與分析 天氣預報與數值模擬 氣候監測與預測 海象測報及海洋預報作業 氣象防災與應用 中華民國97年9月9日至11日 主辦單位: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氣象學會 詳情請見:http://photino.cwb.gov.tw/rdcweb/index.htm
97年【太空看地球(衛星遙測科技)研習營】三梯次圓滿結束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針對小學老師、國中、高中及大專院校學生舉辦衛星遙測科技研習營。自92年開辦以來,迄今已歷經6年的時間,每年皆有近 150 名左右的老師們共襄盛舉,今年更是盛況空前,人數達300人。今年在本中心老師及同仁們的努力籌備下,三梯次 (8/11~8/12) 、 (8/13~8/14)及(8/18~8/19)已圓滿結束。感謝各位的參與,希望這次研習營不是一個結束,而是老師們與中心合作及學生興趣培養的開始。
97年太空看地球(衛星遙測科技)研習營 第一梯次 座談記錄 劉說安主任:研習營雖然結束了,希望這兩天能夠帶給與會學員很大的收穫,也希望各位能夠與本中心多聯繫。 陳良健老師:希望大家以後可以再繼續合作,或提供經驗分享。往後,只要老師們能夠與我們有所聯繫及互動,我們就可以提供更多的資源。
Q:是否會開GIS相關的課程? A:目前在我們中心的網站上開闢科普教育的議題討論廣場,提供太空看地球(衛星遙測科技)教師研習營的老師們針對衛星遙測相關主題進行意見交流、經驗分享或提供教材。課程開放的資訊也將放在交流園地,提供大家一個資訊交流的平台。
Q:建議中心加入一些互動式的課程設計,因為氣象及衛星聽起來比較抽象。另請問遙測這塊領域還有誰在做? A:國家太空中心及中大太遙為主,其他如成大、逢甲、台師大皆有相關研究。本中心主要任務為學術研究及教育推廣,因此渴望老師們與我們多互動及彼此互相支持才適合中小學教育。
Q:請問一下研習營在梯次上面如做何分配?用意為何?若對於小學教師與國中,高中教師的訓練內容是否應區隔? A:參於研習營的老師教育程度差異不大,教材內容需經過老師們的消化,自行去做選擇,再去決定要給什麼樣的東西去補強。
Q:能夠參於這次這麼好的一個研習營,了解很多遙測知識,內心非常高興。因為之前不知道土石流並不是果農所造成的,但我們的教科書上都是這樣子寫的。請問一下為何這些課程內容與教科書上面的出入會如此的大?教科書也是教授們所寫所編,是否應該請大學教授也來上課呢? A:每個答案都可能建立於不同的前提,在不同的前提之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故請深入瞭解。
第二梯次 座談記錄 劉說安主任:希望這兩天能夠帶給與會學員很大的收穫。非常感謝大家踴躍參與,也謝謝工作同仁、陳老師及主持人、中心講師,義務的幫忙。經驗分享的講師,內容非常豐富,各有特色,可以讓大家清楚明白後續的應用。 陳良健老師:希望大家可以將這些經驗經過知識上面的轉化來做教育,我們每年都有做統計及分析,結果也會展現給老師們看。
Q:該如何向你們提教案?口談或書面計畫書?(台北市陽明高中洪逸文老師) A:(陳珠燕老師)皆可,但詳情仍然要做深入的討論。 (陳良健老師)範圍很大,如果只是用我們自己寫的程式,較沒版權問題。若有其他的系統,則會牽涉到使用者付費,需做深入討論。 (劉說安主任)可多種形式的呈現,只要是各位有興趣的,皆可討論可行之合作方案。
Q:今年我有推薦我們學校的一個學生來中央大學,本來是想要去「地球科學實驗室」,結果後被安排到「化學實驗室」,請問一下為什麼? A:(陳良健老師)我們會跟研發處反應,當時的情況可能「地球科學實驗室」已額滿了,「化學實驗室」剛好有名額。 (劉說安主任)我們學校地科院跟遙測中心是並行的,所以如果老師想把學生送到這邊來的話,需注意這兩個單位是獨立的。
Q:參加了此次的活動,覺得學到了不少,並且內心很高興。請問當學生在做大學科系的選擇上,因為目前只有碩士班,該如何選擇相關科系?。(桃園縣內壢高中呂靜葉) A:(劉說安主任)不只我們學校,國內沒有任何一個科系以遙測科技命名的,但可從老師們的專業,看出遙測是跨領域的,相關的科系為土木、電機、地科等等。 (陳良健老師)電機、資工、物理、土木、地科、大氣、機械等科系都有可能。
Q:(台北市中山國小陳素枝)請問一下此研習營的目的?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公民素養?環保觀? A:(陳良健老師)中小學唯一目的就是讓學生有興趣,將來有動機,才會有發展。其中有兩個方法:(1.)科技(2.)環境關懷。我們希望能夠讓我們的下一代在科技上有比較深的感受,然後去關懷我們的環境。台灣是個慢慢成熟的社會,遙測也是這樣子,需要一些耐心,若這代做不到,可以讓下一代來做,所以我們才會如此重視這個研習營。 (劉說安主任)許多人對遙測皆覺得是很神秘,並且充滿著想像。我們期望傳達學員什麼是遙測。
第三梯次 座談記錄 陳良健老師:對於老師們,希望大家可以將這些經驗透過知識上面的轉化來做教育。對於同學們,相信這兩天獲得了很多的知識,希望各位可以把知識轉換成興趣。 劉說安主任:遙測是個跨領域的專業,與會學員約有七、八十個,其中卻多達三十幾個專業,代表此領域可多方面的應用。研習營雖然結束了,它的成功就在於各位能夠有所收獲及更多的經驗分享。
Q: (中山大學政經系邱虹儒)請問全球遙測的發展趨勢為何?太空科技的發展是否有限制?該如何突破? A: (劉說安主任)台灣不在此領域的前端,主要國家為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韓國、印度等。台灣過去發射的三顆衛星各有特色,第一顆衛星是有關電離層,第二顆衛星是紅色精靈及遙測。我們雖然是一個小國家,但我們的遙測是非常具有特色,它可以在同一個地點每天觀測,更可以觀測極區,全球只有福衛二號能高解析的觀測極區。美國跟歐洲現在有做極區研究的合作,並且希望台灣可以做協助。我國福衛三號也有其特色,因它是全世界第一個氣象衛星星系,它是由六顆微衛星去接收GPS送下來的訊號,這些訊號會受到大氣的偏折的影響,偏折角可以讓我們反推大氣參數,跟電離層參數,這些參數可以做氣象預報,此領域的觀測是前所未有的觀測。因此三個衛星各有特色,未來將進入第二期,一期為15年,未來第二期雖未規劃,但前期皆很完整,很成功。 (陳良健老師)發展的趨勢可分為兩部份,光學跟雷達。這兩個基本上有相同的考量,這考量分為下面幾個: 1. 空間解析度:現在最高空間解析度的衛星是Worldview,但航空攝影解析度仍是最高。現在全球變遷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整個環境上面的變遷很重要,除了解析度以外,範圍也是相當重要。高解析是及大範圍是很重要的發展。MODIS此類一公里的衛星,仍然會提供我們全球大尺度的資料。 2. 光譜解析度:將可觀測的範圍區分成等分,區分得愈細就表示探測的波長愈純,既可把空間中的變化、物理性或一部份的化學性分辦出來,這就是所謂的高光譜。光學衛星,其困境是會受到天候影響,故時間解析度非常重要,因為它必需快速的往返。高解析度對於雷達衛星是不可或缺的,多偏極影像將逐漸普及化。 我們所追求資料處理的目標,分為兩方面:(1.)資料分析自動化(2.) 高品質的成果。以全球的角度看台灣,在太空工程方面雖落後,但在研究發展上,腦力的發展才是重點。在國際上許多歐洲國家雖沒有自己的衛星,但依舊把遙測做得很好,值得學習。我們要加強在國際上的連結,因為遙測是世界村的概念。 (劉說安主任)此方面不是對或錯的答案。解析度小的衛星可以照到的範圍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星系,衛星的微小化將是未來的趨勢。我國衛星的發展,是國際上不可忽視的一部份,這些都可以在國際期刊上做突破性的發表。
Q:請問在此次研習營結束之後,要如何去學習呢?現在很多不同的領域例如醫療,都會用到GPS和GIS,請問你們在這部份有何看法或想法呢? A: (陳良健老師) E-mail、來電,或來現場皆可。 GPS或GIS在醫療方面為location based service,主要為應用,但我們更重視未來性。遙測不只要顧及小範圍,高解析,更同時要兼顧大範圍,全球性人類的生活,這些都是我們所關切的。
Q:請問火箭和衛星在技術上有什麼問題,我們該如何在遙測方面做改進? (台灣大學機械系大三周士凱) A: (陳良健老師)火箭推進器方面許多資訊是未公開。福衛一號、二號及三號都是遙測的衛星,第一個衛星純粹做科學的研究,結合三種科技:(1.)海洋(2.)通訊(3.)電離層。福衛二號是做遙測及一些小的科學任務。福衛三號,則是氣象大氣上的一些資料重建。 (劉說安主任)可出國深造或在國內發展,本中心朱延祥教授長年參與太空火箭的研究計畫,另外,中科院或太空中心亦從事相關研究。
Q:(中央大學中文系大二)是否以後會有比較入門的課程?老師們平日忙碌要處理很多的數據,雖有助理幫忙,但老師們如何做到實做和研究的平衝呢? A: (陳良健老師)本校有通識課程。很多事情都是相互關聯的,雖然文學跟科學相差很大,但在科技和人文的融合,只要能抓到重點,核心及脈絡,其實就大學教授而言研究、教學及服務是一個習習相關的網。 (劉說安主任)學習是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大是個研究的大學,擁有最豐富資源的就是太遙。
8月25日廣島大學校長、校長夫人、副理事、國際企劃合作組幹事、工學院院長、國際交流部門特任教授及數名教職員特別參訪本中心,研擬與本校學術合作計畫。參訪內容包含中心簡介及數位攝影測量實驗室,此次行程賓主盡歡,圓滿落幕。 活動剪影
徵人啟示
本中心誠徵技佐一名
最新消息 2008年5月12日(14:28 pm)中國四川地區發生”汶川大地震”,震央位於成都西北方92公里汶川縣(深度約29公里),芮氏規模7.8(後修正為8)強震。此次大地震是地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的龍門山斷層觸動,該斷層屬中國南北地震帶中的川滇地震帶部分。據中國地震局由地震波形資料反演計算得到位於成都西北附近,距離都江堰市30公里處地表最大位移大於4公尺。此次地震活動主要是位於中央的北川斷層錯動所引致,從汶川映秀地區開始破裂,主要向東北方向延伸擴展,估計約有300公里。形變較大的區域覆蓋了汶川、茂縣、理縣、北川等四縣。 震後,本中心隨即動員進行資料蒐集,除以福衛二號、等光學影像進行震後勘災外,並以自行研發ALOS/PALSAR干涉雷達處理模組以航帶方式處理,進行汶川地震同震地變形觀測,初步成果如附圖一。衛星干涉雷達圖像在台灣921大地震後,同樣提供了寶貴的同震與震後變形分布。 圖一 汶川地震後ALOS/PALSAR同震資料進行雷達差分干涉處理,干涉彩虹色環代表著地表變形的位移,每一干涉彩環代表約11.8公分斜距位移量,紅色虛線表示斷層位置,紅色星號為震央位置,黃色圈為餘震位置,可清楚看出破裂帶與共震地變形趨勢,沿著龍門山斷層南緣延伸擴展。
[註] ALOS(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衛星於2006年1月24日發射運作,任務為製圖、環境監測、災害監測及自然資源調查等。ALOS衛星攜有三個遙測酬載儀器,分別為PRISM、AVNIR-2及PALSAR。其中PALSAR(Phased Array type L-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為一L波段之主動式雷達影像系統,可獲取全天候影像,進行環境監測與災害監測等工作,以及海岸、作物與森林等觀測。PALSAR較1992年JERS-1 的SAR雷達影像系統為先進,提供三大類拍攝方式(分別為Fine Mode、ScanSAR Mode、Polarimetric Mode)。(詳見www.eorc.jaxa.jp) 本中心與日本RESTEC(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enter of Japan)簽訂長期技術合作協議,並於2006年簽訂ALOS銷售合作協議,進行加值產品開發與本土推廣工作,並逐步推出相關加值產品。(詳見www.csrsr.ncu.edu.tw) 2007台灣福爾摩沙二號衛星影像—發售中 舊版之「衛星看台灣」海報已發售完畢 新製作2007台灣福爾摩沙衛星衛星影像 價格:每張NT$ 200。 購買方式: 歡迎至本中心參觀選購,外縣市者,可利用以下方式購買:掛號寄郵政匯票或現金至本中心: (郵政匯票受款人處請填上「國立中央大學」) 320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國立中央大學 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江小姐收 ( 需另付郵資及包裝費共130元 ) 請在信封上以正楷註明購買圖名(或編號)、份數、聯絡住址、電話、姓名。 本中心在收到貨款後會以郵局掛號遞送。 若有任何問題可電洽本中心,電話: 03-4227151轉 57601
2006廣角寶島 下圖是由西向東45度俯角所看的台灣 上圖是由西向東0度俯角所看的台灣 中圖是由東向西0度俯角所看的台灣--即將發售
2007衛星看桃園(3D) 舊海報是2004年的SPOT-5資料所製作,即將售完 新海報是2007年的SPOT-5資料所製作--即將發售
|